发布时间:2023-03-27浏览次数:510
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在大连成立。大连化物所供图
中新网大连7月29日电(记者 杨毅)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8日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召开。
作为中国科学院典型性重点实验室,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大连化物所,已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该实验室以“能源科学与技术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开发以合成气/甲醇、储能、氢能等为纽带的多种能源优势互补、耦合利用关键技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体系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该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何鸣元院士担任,包信和、陈军、刘中民、李灿、李亚栋、杨学明等20位院士以及黄倬、罗万明、俞振华等国内能源及其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共计32人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希望能够加快推进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出谋划策”。
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审议同意,大连化物所聘请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担任实验室主任。
陈忠伟在致辞中表示,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是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背景下进行的。实验室未来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和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建立。
会上,陈忠伟为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任证书,并正式宣布学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何鸣元院士和谢在库院士分别围绕碳中和目标下的工程热化学以及“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催化科技展望作相应报告。
29日,与会嘉宾共同参观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们结合实验室建设情况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完)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小野寺修:北京的自行车又多了起来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这次来到北京我发现,包括共享单车在内,街上的自行车多了起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小野寺修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小野寺修今年7月初刚到北京代表处赴任。据他回忆,大约是在1997年他首次来到北京。“那时街上的汽车不多,很多人日常依靠自行车出行。”小野寺修说。
那次回日本之后,他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他注意到,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进入中国。伴随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多,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中国人重要的出行方式。他也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现堵车的场景,而鲜见早年那种“自行车海”的壮观场面。
在被问及这次再来北京最大的感受时,小野寺修表示,高楼大厦林立,天空蓝,空气好,街上的自行车也多了。他看到,街边的共享单车排成列,人们用手机一扫即可取车。此外,长安街等街道,尤其到夜晚、节假日,骑车的人络绎不绝。
来JETRO之前,小野寺修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负责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相关方面的工作。他说:“骑车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还能锻炼身体。骑行在北京等城市风靡,可以看出,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环保及健康生活等意识不断增强。而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则提供了有益助力。”
小野寺修刚赴任就承担了一项重要使命——统筹日本相关企业参加今年9月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小野寺修说:“JETRO非常看重服贸会这个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平台。”
他介绍,JETRO从2012年开始,以“日本馆”的形式连续参加了11届服贸会,参与的日本企业超过100多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服贸会是他们向中国消费者介绍商品与服务,增进彼此间相互了解的珍贵机会,而每次参展都可以用‘收获颇丰’这四个字来概括。我们对今年的出展同样抱有很大的期待。”
小野寺修同时还兼任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一职。他提到,该商会今年以来对超过8000家日本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93.7%的被访企业希望维持或扩大在华经商规模,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日本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小野寺修还提到,日中经济之间存在一些竞争,“竞争并不都是不好的,竞争也有其促进创新发展的一面,把握竞争和协调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小野寺修说他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更快,那么你就一个人前行;如果你想走得更远,那么你就和大家一起前行。”
在小野寺修看来,日中经济联系紧密,合作空间大。在服务贸易方面,日本有长期的经验和多年的探索,而中国近些年伴随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诸多新经济形态的崛起,可为日本提供诸多有益借鉴。“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个问题将为日中两国的相关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坦言。
小野寺修一直坚信,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只有不断扩大人员往来和交流,才能促进相互理解,从而增进友好,助力经济发展。
“日中两国经济都是在与世界紧密联系中、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成长起来的。当前,世界面临能源、人口、环境等诸多课题,日中应加强交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共谋发展。”小野寺修谈道。(完)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