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6浏览次数:664
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山东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赵中宇 摄
中新网青岛7月29日电 题:山东唯一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 创新搭建民意“连心桥”
作者 胡耀杰 蔡亚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山东省唯一,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级新区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近年来持续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并深化数字赋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
黄岛区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7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李宁为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时表示,该联系点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模式,成为山东省内开通国家立法“直通车”和青岛域内创新搭建国家立法机关和人民群众“连心桥”的一张靓丽名片。
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置的法治直播讲堂。赵中宇 摄
为充分发挥“直通车”作用,厚植立法的民意基础和实践基础,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出台了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完善工作职责、工作规定等22项工作制度,编制8项70条任务清单,确保立法联系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同时将立法联系点与“法治新区”建设有机融合,开展立法项目调研、立法诉求征集、法律实施评估等工作,及时反映基层社会治理情况,为上级人大制订和修改法律法规提供参考。此外,各镇街也精准开展活动,提炼形成灵山岛保护区“渔港讲法”、泊里镇“立法赶集”等系列典型案例。
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挂职干部,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亦超表示,目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构建起“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全覆盖工作网络,最大程度吸收“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
陈亦超说,在区级层面,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基层立法联系服务中心,并搭建23个镇街活动站和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在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等设立99个立法联系单位,配备320名立法联络员和信息员,负责收集和反映基层群众的立法意见建议。通过这一机制的有效运作,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承接5部法律意见征询任务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高标准完成220条意见报送。
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胶南街道活动站组织“公司法”征求意见座谈会。胡洺恺 摄
针对群众反映立法意见不方便的痛点,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全国率先开发“导航进站 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深化数字赋能,搭建民意“连心桥”。
“这个平台操作很便捷,在手机上即可随时给人大代表留言,还可以对一些法律草案提出意见。”黄岛区灵山卫街道星光岛社区居民臧晓强表示,自己此前已通过该平台提交了“以海为家”“培养娃娃们爱护海洋意识”等立法建议,并得到了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采纳上报。
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曲波介绍说,“导航进站 智链万家”平台是黄岛区人大于2022年8月上线的互联网平台,融立法联系、代表履职、普法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旨在便捷群众参与立法建议,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该系统上线以来,收集建议4500余条,并推动解决了小区环境美化、破损路面修复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平台智能展示76个代表工作站和404名代表的详细信息,定期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征求意见草案,民众‘线上’即可学习、咨询、互动并反馈意见,‘全时空’‘零距离’参与立法工作。”曲波说。
截至目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累计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等28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任务,上报立法建议842条。在已出台的体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有40条来自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议被采纳。(完)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 庞无忌)6月,中远海运港口收购德国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24.99%的股份项目完成交割,几个月前,该公司还宣布投资埃及苏科纳港口新集装箱码头25%股权。这是中国企业加速海外港口投资建设的缩影。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环节,中国海外港口建设明显提速。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大型基础设施,港口项目往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回报慢,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何这10年来,中国加大力度参与、拓展海外港口国际合作?
国观智库2019年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海外港口项目战略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港口的动力,来源于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发展经验提供的强大信心。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港口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将中国经验带到其它发展中国家、通过港口建设和运营为对象国的经济发展赋能。10年来,这一做法成效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建设和经营,不仅有力促进当地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和经济发展,还以出色的海运服务造福各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港口带动经济的“中国方案”。如:中国港口建设企业招商局集团总结蛇口工业区和中国开发区发展模式和经验,形成了“蛇口经验”,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沿岸港口为特色,以中间经贸合作区为产业聚集平台,以后方城市为依托的“前港、中区、后城”的“一体化”战略综合布局方案。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临港区域开发海外产业园区,打造适合国际产能合作的软环境,同时帮助东道国政府解决发展经济和就业、吸引外资等问题,将海外产业园区打造成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个重要桥梁。
二是有力促进当地就业。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企在海外开发运营的首个“经济特区”,由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港湾投资建设运营,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影响未来的五座新城”之一。根据管理咨询公司普华永道评估,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城市运营三个阶段中,将为斯里兰卡吸引超过9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该项目为斯政府增加超过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并将持续为当地创造共计超过4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
三是以智慧港口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海法新港是以色列60年来迎来的首个新码头,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海法新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港口之一,大大改变当地港口拥堵现状,为以色列及周边地区货物流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上海港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各港口之间的业务联系,建成进出欧洲市场的重要贸易通道。
2022年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参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港口建设研究》一书中也提出,中国参与海上丝路沿线的港口建设实践推动了国际港口合作的兴起。中资企业参与全球港口建设是基于国际市场竞争原则的商业行为,而不是拓展海权和地缘政治利益的战略行为;追求的是具有包容性的地缘经济利益,而非排他性的地缘政治利益。
针对近期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威胁渲染所谓的“中国投资全球港口威胁论”,万喆认为,这是将正常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这是对美国对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焦虑”,实质上是对美国无力为世界提供公共成品和经济复苏的“辩解”。(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