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5浏览次数:398
中新网重庆7月29日电 (中新财经 彭婧如)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和为贵”“和气能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的处世经验。“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邻里和”“婆媳和”被传为千古佳话。
在重庆市石柱县看来,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于是,基于“贵和尚中”“以和为贵”的传统“和”文化的“贵和”群众工作法应运而生。
以“和”为目标的资源整合
有“和”文化这一根本遵循,贵和工作法究竟是一套怎样的工作机制呢?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邹东升表示,“贵和工作法”通过三个途径:那就是发挥政府社会多元协同的整体治理,实现党建引领的情理法融合治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有效治理,来推动矛盾、风险、隐患等问题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局,贵和工作法研究指挥中心。 彭婧如 摄
不向上面要钱、要编制,因地制宜充分整合既有资源,正是“贵和”工作法最接地气的工作思路。“概括地讲,贵和工作法的主要内容就是‘123456’,即‘一个目标、两种手段、三大保障、四项重点、五治共治、六长抓实’。”石柱县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刘哲先说。
一个目标是“和”,在贵和工作室,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两种手段是运用现代科技智能手段和传统群众工作手段。三大保障,即发挥党组织三大作用,以保障贵和工作法得以推进实施。四个重点则是以管住“人”为中心,聚集防范风险、化解矛盾、整改隐患、管控人员。“五治”就是蕴含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新要求的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
“六长抓实”,是贵和工作法最为具体的实践。“六长”是户长、院落长(楼栋长)、网格长(组长)、贵和工作室室长、派出所所长、乡(镇)长,牵头抓总,层层负责。这是贵和工作法推动的主体。
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
谈起贵和工作法,“和”文化是绕不开的定海神针。传统的“和”文化如何在当下发挥更大作用?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公安局中益派出所内的贵和工作室。 彭婧如 摄
“重庆人虽然脾气耿直,却很信奉‘和为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贵和工作法’是一个具有重庆辨识度、很接地气的基层治理创新。”邹东升如此评价。
石柱县中益乡村民马某与邻居谭某发生纠纷并动了手。民警在入户走访中得知此事,随即邀请两家人来到“贵和”工作室,还特别邀请了本地乡贤参与调解。最终,在民警讲法和乡贤讲情的持续劝说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在中益乡试点后,贵和工作法即在防范化解风险、调解矛盾纠纷取得明显成效,继而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显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随后,贵和工作法在全县全面推广。
科技助力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9.42%
“科技+传统”两种手段的有机融合,成为贵和工作法迅速推广开来的有利保障。经过精心筹划,2018年3月,一套聚焦乡村治理的智能化防控系统——“平安乡村·智惠农家”智能防控系统开始试运行。
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防控系统实现风险隐患智能分析研判和矛盾纠纷网上化解,将收集和排查到的矛盾纠纷通过“平安乡村·智惠农家”系统分流到各有关部门单位或推送到前端的综治干部,及时靠前化解处理。
“平安乡村·智惠农家”智能防控系统总体架构图。 彭婧如 摄
通过该系统,游客需要的气候状况甚至是火情隐患等一览无余;综治干部的巡逻位置尽收眼底,有突发事情可以就近安排;网络上相关的社情民意,也会及时收集到系统以便于及时回应。
据了解,自推行“智能化防控+贵和工作法”乡村治理模式以来,全县化解矛盾纠纷20570件,化解成功率达99.42%,人民群众安全感综合指数达99.8%。(完)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7月29日电 (记者 张添福)2023·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28日晚间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开幕。作为一项当地举办多年的文化活动,主办方邀请民众相约格尔木,体验昆仑文化的魅力。
图为2023·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张添福 摄
海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才让太,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温州市委会主委徐育斐等,共同启动2023·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流金沙盘。
昆仑山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全长约2500公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合流的源头之一,“河出昆仑”成为历代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文化记忆。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此前表示,因“河出昆仑”的说法,在古代,屈原等文学家、汉武帝等政治家、郦道元等地理学家,都有一种代代相传的寻根情结,在上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溯源黄河。
此前,港澳台同胞乃至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常到青海多地寻根问祖,探寻河源、问道昆仑。鄂崇荣认为,这彰显了河源昆仑这一文化符号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的影响力。
据悉,昆仑文化旅游节期间,将在海拔4300米的玉虚峰下举行2023·昆仑山敬拜大典,并将举办首届“瑶池杯”昆仑美食节、“情系三江源、问道昆仑山”书法作品展、昆仑文化落地体验、第三届台吉乃尔那达慕大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购物节、“昆仑球王”三人篮球挑战赛、格尔木市智力运动会等活动。
图为格尔木市市长冉清在开幕式致辞。张添福 摄
格尔木市市长冉清表示,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最初源泉。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原点,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故乡和神圣的精神家园。
冉清说,昆仑文化旅游节已陪伴我们走过十八个年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神圣而又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苍茫雄浑的高原独特自然风光,加速了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拓宽了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空间,增进了与国内外各界朋友的深厚友谊。
图为“相约昆仑 格温深情”专场文艺晚会。张添福 摄
当日开幕式后,举行了“相约昆仑 格温深情”专场文艺晚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