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9浏览次数:428
中新网武汉9月26日电 (记者 梁婷)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加速从“发好电”向“用好电”升级,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上述消息。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梁婷摄
宜昌依托全国15%的磷矿、10%的石墨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等锂电关键材料,延伸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绿色能源产业,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入驻,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在建(拟建)新能源新材料项目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宜昌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叶杨介绍,该市探索拓展清洁能源应用场景,率先在长江流域实现了港口的岸电全覆盖,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
叶杨表示,宜昌将重点围绕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打造中国动力心脏、打造三峡库区低碳样板三方面,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其中,依托长阳、五峰、远安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多能互补,电源、电网、荷载、储能一体化基地,推动世界水电之都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水电为主体,新能源和页岩气互补的清洁能源多元供应体系。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宜昌举行,大会旨在推进清洁能源领域各界合作,促进“风光水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完)
中新网9月26日电 9月25日,“202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在福建厦门隆重开幕,论坛主题为“区域轨道协同 多种制式协调 科技创新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联合《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共同主办,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同时也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大会、《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23年会。来自全国城轨行业的近300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起源于2003年《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年会,由杂志社主编施仲衡院士提出并发起,已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成功举办19次,今年是第20次举办。自2017年开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和《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携手举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在行业内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品牌。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杨广武主持开幕式。厦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梁向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李国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主任/《都市快轨交通》主编施仲衡院士,《都市快轨交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闫学东,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徐成永等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建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大会还举办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三届专家和学术委员会聘书颁发和优秀委员表彰仪式,以及《都市快轨交通》优秀理事单位、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通讯员及优秀论文作者的颁奖仪式。大会还对获得“智慧城轨”和“绿色城轨”行业专项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引领同行业向城轨多制式发展跨越的推进会议,为城轨的建设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参会单位将总结专家论坛期间所见所闻,共同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由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共同主办,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本专业期刊,创刊3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