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0035-05-17浏览次数:745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北京昌平十大气象景观”26日揭晓,包括十三陵大宫门观蓝天白云、滨河公园观朝霞晚霞、银山塔林观雪景、居庸关长城观云海、长峪城观星空、蟒山公园观红叶、关沟栈道观花海等。
图为北京滨河公园观朝霞晚霞。宋建国摄
“北京昌平十大气象景观”揭晓仪式和主题摄影展26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据介绍,2022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和北京市气象局为深入挖掘昌平区气象景观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联合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北京首个融入气象元素的大型文化旅游特色活动“观云逐影魅力昌平——寻找昌平气象景观及网红打卡地”活动。目前,活动已顺利结束,评选出了十三陵大宫门观蓝天白云、滨河公园观朝霞晚霞、银山塔林观雪景、居庸关长城观云海、长峪城观星空、蟒山公园观红叶、关沟栈道观花海等十个美不胜收的“北京昌平十大气象景观”,逐一亮相活动现场。
图为北京居庸关长城观云海。吴宝林摄
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高建锋表示,活动启动以来,众多摄影爱好者观云逐影、热情参与、踊跃投稿,通过生动的作品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昌平气象景观。活动举办期间,先后开展了星空、红叶、雪景、花海等5次各具特色的采风直播活动,共收到了1000余幅投稿作品,经过专家初审、网络投票、专家复评等环节,共评出100幅优秀作品以及10幅最佳作品。此次评选出的“昌平十大气象景观”中,既有“燕平八景”中的居庸霁雪、银山铁壁,又有新入围的部分知名景观、景点,展现了昌平文旅新场景。
图为北京蟒山公园观红叶。杨江摄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闫巍表示,在气象和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中,“气象+文旅”被认为是气象资源利用和气象服务创新中最活跃、最容易被民众直接感知的新领域,也成为“气象+”赋能行动最富活力的新发展方向之一。此次活动将气象元素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气象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赋予旅游资源新的内涵,以“气象+文旅”的创新模式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闫巍说,气象部门将继续以气象景观特色活动扩影响、铸品牌、促发展,加快开展气象景观预报技术研究,充分挖掘活动的内涵,研发气象景观预报产品,不断提升“气象+文旅”的附加值,助力北京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秘书长屈雅表示,协会将继续为北京市气象景观的深度宣传及品牌建设提供支持,积极推动气象与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中新网廊坊9月26日电 (宋敏涛 张欢)“这幅作品通过描述运河沿岸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借以表达大运河带给沿岸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26日,在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上,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书法名家徐世平正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
当日,由河北省廊坊市联合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等大运河沿岸六省九个城市共同举办的2023·香河“文脉永续——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在廊坊市香河县开幕,百余位书法家的150件运河主题文化作品集中展出,彰显出大运河文化带的深厚底蕴。
图为2023·香河“文脉永续——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开幕式现场。刘向摄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北运河香河段上连北京通州区,下接天津武清区,是京杭大运河最具辨识度的河段之一。”河北省廊坊市文联主席张志庆表示,在廊坊香河大运河畔举办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联展,不仅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更能让大家近距离领略大运河香河段的旖旎风光。
据了解,此次书法篆刻联展是继北京市西城区、江苏省苏州市两场展览后的第三站,活动现场共展出大运河沿岸九城市百余位书法家的150件书法篆刻作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运河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图为9月26日,书法爱好者参观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刘向摄
“不虚此行,很多书法作品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能从中了解运河文化。”书法爱好者林峰此次专程参展,观展过程中不时用手机拍摄记录,“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这些书法作品耐人寻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9月26日,书法爱好者参观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刘向摄
“中国大运河沿岸九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以书载道、以文焕采,彰显出了中国大运河的无穷魅力。”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享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展出与大运河有关的诗词歌赋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作品与大运河文化相融合,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完)